畅意阁 >风水知识

易经比和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0512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8234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2409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7154”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2677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4778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8494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8356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7889《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9135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8906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3935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8083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0460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余下全文>>、

易经与保险

  保险都是好的、只要买到合适自己的保险才是最3523好的保障!

《易经》六传有哪些

  没有易经六传的说法啊、   你说的是不是六艺经传。   六艺经传:“六艺”指《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种课本!   经!指六经的原文!“传”,不同于《史记》中的5020“列传”!《水浒传》等的“传”字!它是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传”即是阐述!解释的意思、也就是解经的,如《春秋左氏传》是解释《春秋》经的!《毛诗传》是解释《毛诗》的、因此!古书中常说的“经传”!即是指经书和古人解释经书的那些文字。   “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易经是真的吗?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是一部占卜用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古人把医术和占卜列为一类、 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便是根植于《易经》。 像广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9622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就像当代有人把老子的《道德经》!解读出宇宙大爆炸!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把祖先传下来的东西、不分对错,不分科学和迷信。通盘称作国粹?瑰宝和珍贵遗产,搞的就是唯心主义的祖先崇拜!如果打着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号、贩0238卖自己伪科学的私货,这便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

“易经”的来龙去脉?

  易经yì jīng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1520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3860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4115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4678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2624: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6239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2800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1632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3161字是个会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1196少是正反互写的,)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2131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5205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4462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8427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关于“经”字的解释:   1、。“经”字的由来及发展变化:   “经”字原是个象形字,没有“纟”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时用的“工”!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   ⑵,在小篆中,为了使其“经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其左增加0421了表意部分“纟”,这样“经”字就变0609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   注意:“纟”同“糸”。不能读作(sī)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纟”同“丝”!已经习惯地将“纟”也读成(sī)了、   “纟”字是个象形字?   a。“纟”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丝柠4295在一起之形,   b,“纟”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体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书的写法。   e!“纟”是简化字的形体!   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6262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可见“纟”(糸)是极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   “纟”(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   《说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⑶。“经”是楷书的写法!   ⑷,“经”是3735简化字!   2。“经”字的词义解释:    ⑴,“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跟“纬”相对,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大意是: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   ⑵!后来从“经纬”之义又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东4517西谓之“纬”,   5261《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   ⑶。因为没有“经”正。也就没有“纬”成?所以“经”是主要的、人体气5394血通路的主干也就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   ⑷,同理!5100也正因为“经”的重要?所以记载一定阶级最高思想道德标准的书籍,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书籍,就称为“经典”,“经书”等、   《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9851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也就是说。7074古代在图书目录中,以甲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经典。   ⑸!古通“径”!   ……等等,   3、所以“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二。《易经》的产生: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3295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6701《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2264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4968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三!《易经》的成书时代:   1、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9354》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等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四!《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1386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8265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杂挂》则2210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4761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2505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4745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7777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8384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3110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0423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4459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5276“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6480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1228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3472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6102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5495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参考资料:百度词典、祖行编著《图解易经》。   易经的流传与学派   据中国君友会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5975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7847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5612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2635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经的发明人是谁

  古人说!三个圣人作【易经】、伏羲根据河书洛图推演出了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孔子为易经作【十翼】!一9487部易经才算完成。易经比和!

易经可以算命吗?

  易经可以3223算命吗!mchjr、

《周易》和《易经》一样吗?

  《易经》包括卦象、卦辞!爻辞!更加难懂!而《周易》的内容比较全面!孔子做易传也称《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以乾卦为例   《易经》内容如下:   ▅▅▅▅▅   ▅▅▅▅▅   ▅▅3101▅▅▅   ▅▅▅▅▅   ▅▅▅▅▅   ▅▅▅▅▅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3905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8798: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周易》内容如下:   ▅▅▅▅▅   ▅▅▅▅▅   ▅▅▅▅▅   ▅▅▅▅▅   ▅▅▅▅▅   ▅▅▅▅▅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3747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0871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 「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2442四 「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 「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易经是国学吗

  四书五经是国学的根本,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锭周易在五经之内、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所以。易经是国学!!

易经取名

  女孩名:   每个名字均有出处与解释、取舍请便!   悦爱 喜爱。喜欢,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夫人3724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   自珍 自爱。适用于男孩和紶孩取名字,出自《汉书•贾谊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渊潜以自珍”。   星轩 指轩辕星官。古代以0797其中一颗大星为女主的象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若华 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5249  芳华 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4410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芳蕤 盛开而下垂的花!适用5651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陆机 《文赋》:“播芳蕤之馥馥!从青条之森森,”   芳苓 香草名!指莲、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枚乘<七发>》:“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慧艳 聪明美丽,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后生一女!稍长,极慧艳!”   慧语 妙语。 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程羽《鸳鸯牒》:“步非烟慧语谁聆。娇花不赏、飘香坠粉、亦复何疑。”‘   俊慧 秀美聪明!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爱妓王屋山!俊慧非常。”   芳蔼 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芳菲 花草香美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浩丽 壮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于龙舟。”   曼丽 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潆泓 水回旋深广貌、适用于0326女孩取名字!出5252自王闿运《珍珠泉铭》序:“兹泉潆泓,冲瀜清澜、百步傍流,带垣通舟,”   泓浵 水深广!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吕坤《<吾庐放言>序》:“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里悬流。四达而不可穷。”   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澹雅 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博艺 博通艺文,适用于男2068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悠柔 悠扬柔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彬蔚  富有文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博容 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懿美 懿,美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尔9750雅》“懿!美也”!   瑾瑜 比喻美德贤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钟灵 凝聚天地间的灵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成语“钟6723灵毓秀”,     专业起名!名有出......余下全文>>?

上一篇:什么叫易经

下一篇:易经是啥呢


易经比和、易经是啥呢

你可能也喜欢:

风水知识

编辑推荐

财运天降

婚姻运势